近日,浙江卫视新闻联播头条报道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行业大数据与智能软件工程团队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关的创新实践。作为杭州市深化产学研合作的典范,杭电科研团队凭借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校企携手破难题:大数据赋能助听器智变
在助听器领域,杭州惠耳听力人工智能听觉研发中心推出了一款创新产品,眼前这款浙产助听器虽然外形普通,但它能根据不同环境进行线上校准,佩戴舒适度和清晰度都比传统产品明显提升。
惠耳听力人工智能听觉研发中心主任史文迪:“这个助听器会记录你当天的声学环境,上传到我们云端服务器,通过大数据处理分析以后,它会生成一个校准值,会回传到这个助听器里。”
然而,研发初期,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的瓶颈成为项目推进的拦路虎。关键时刻,企业得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有相关的研究课题,主动上门求助。计算机学院行业大数据与智能软件工程团队针对企业需求定向开发了一套全自动化的听力数据采集与清洗系统。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教师胡彬:“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和他们合作,采用一些深度学习以及大数据相关的技术,为他们开发了一个全自动化的听力数据采集和清洗软件。”
杭电计算机学院大数据团队结合深度学习和大数据技术,为企业量身定制了解决方案,解决了数据处理效率低下的核心问题。该系统不仅提升了助听器的智能化水平,更为企业后续技术迭代提供了坚实支撑。
行业大数据与智能软件工程团队简介:
团队负责人为俞东进教授,团队现有教授、副教授等10余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在大数据分析、智能软件工程、服务计算、智能制造等领域累计承担了国家、省部级、重要横向课题50余项,在TSE、TSC、TOIS、SIGIR等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件,与浙江大学、中科院、阿里云、网易等企事业单位建有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荣获浙江省科学技术奖5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2项、大规模复杂时空数掘建模、分析与预测基于RAG和微调的行业大模型构建与优化日内瓦发明奖1项,主建杭电滨江研究院和省级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计算;软件仓库大数据和智能软件工程;业务过程大数据和服务计算;工业大数据与智能识别和测量。
滨江研究院:搭建校企合作立交桥
为进一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杭电在滨江设立研究院,整合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等6个优势学科的科研力量,10多支科研团队,围绕大模型、数字孪生等关键技术,与3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滨江研究院院长俞东进:“我们这个平台有一个很大的一个职能,就是通过搭建企业跟学校之间的桥梁。学校里很多老师实验室都有一些成果,这些成果如果跟我们企业的需求实现精准对接的话,双方都有利的。”通过资源整合与技术输出,研究院已促成多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成为区域创新生态的重要引擎。
展望未来:以环大学科创生态圈驱动产业升级
未来计算机学院将继续深耕环大学科创生态圈建设,推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与产业化的无缝衔接。持续释放科研硬实力,为杭州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贡献更多杭电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