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作为第四届浙江省青年科学家开放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脑机智能分论坛、人工智能大模型分论坛分别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科技馆2楼学术报告厅、国际交流中心2楼多功能厅隆重举行。
脑机智能分论坛聚焦脑机智能前沿技术,邀请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与科技企业的多位专家学者,就脑机智能的技术进展与产业化前景展开深入探讨。论坛由孔万增教授主持,朱莉副教授做联络员。论坛第一场报告由天津大学医工院副院长许敏教授带来题为《无创脑机接口前沿进展》,系统介绍了近年来在非侵入式信号采集与解码方面取得的突破。随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工作)陈勋教授则带来了《多源神经信号和图像计算》的精彩报告,提出了多模态神经信号融合与图像语义解码的新范式,展示了跨模态协同增强解码鲁棒性的前沿成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李阳团队作题为《面向重大脑疾病的脑机交互技术研究进展》,介绍了脑机接口在脊柱损伤等神经功能障碍领域的研究进展。在《基于脑机接口的具身智能交互新方式》报告中,北京理工大学邬霞教授团队展示了脑机接口与身体感知相结合的创新范式及应用。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资深科学家周俊博士则分享了《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研究进展及BrainCo商业化实践分享》,报告围绕BrainCo在教育、康复、专注力训练等应用场景中的产品实践,深入解析了从实验室技术走向规模化商业落地的关键路径。最后,华东理工大学金晶教授团队围绕《脑机接口与脑疾病康复》展开讲解,分享了团队在卒中意识障碍和脑卒中康复等方向的最新成果。
本次分论坛不仅集中展示了脑机智能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也搭建了多方交流合作的平台。与会专家一致认为,随着脑科学、人工智能和神经工程的持续融合,脑机智能正日益成为引领未来科技的重要方向。论坛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热烈,参会青年学者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人工智能大模型分论坛聚焦大模型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六位顶尖学者及产业专家分享了智能生成、自动科研、多模态智能体等前沿成果,为构建新质生产力注入AI动能。论坛由徐岗教授、余宙教授主持,顾人舒副教授为联络员。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杨易教授在名为《混合模型协同的智能内容生成技术》的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多重知识表达理论框架的创新价值。西湖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张岳教授报告题为《大模型自动科研》,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重构科研范式的突破性框架。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高林教授在《基于混合表达与生成模型的可视媒体合成与编辑方法》报告中,介绍了三维视觉媒体合成领域取得的系统性突破。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智能安全系主任桂杰教授报告题目《人工智能安全》,展示了团队在对抗攻击防御、生成式AI、图像复原与自监督学习四大方向的前沿成果。阿里通义实验室通义智文技术负责人严明在《通义多模态多端智能体Mobile-Agent》中,展示了“端云协同的多模态智能体”范式,通过纯视觉操作引擎突破移动端交互壁垒。最后,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院长苏洲教授作名为《面向多源异构环境的联邦学习隐私保护》的报告,提出“零信任架构下的动态防护体系”,为智慧城市、群智感知等关键领域提供“隐私-安全-效能”平衡的联邦学习基础设施。
本次人工智能大模型分论坛立足浙江数字经济高地,以人工智能大模型为支点,撬动科研范式变革与产业升级,不仅彰显了浙江作为数字经济高地的创新活力,更凸显了科技以人为本的深层价值。